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 >A >B。已知A、B同周期,A、C同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C两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ⅥA族
B.B、D两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C.B、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CB2
D.B、C、D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C > D > B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
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③不
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
是否存在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
,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
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
e2+、Br-均被完全氧化
| A. 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SO3溶液中投入过氧化钠粉末:4HSO+ 2Na2O2===4SO+O2↑+4Na+ |
| B.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2Cl-+2H2OCl2↑+H2↑+2OH- |
|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Ca2++OH-===CaCO3↓+H2O |
| D.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 |
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 A.浓H2SO4 | B.饱和NaCl溶液![]() |
C.浓NaOH溶液 | D.浓NaBr溶液 |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OH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 A.NaOH溶液浓度增大,并放出H2 | B.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变,有H2放出 |
| C.溶液的质量减小,有H2放出 | D.钠浮于液面,到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
把CO2通入含NaOH0.8g的碱溶液中,将产物在减压下蒸干后,得固体1.37g,则通入CO2的质量是( ).
| A.0.44g | B.0.66g | C.0.88g | D.都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