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看成是一个S原子取代了Na2SO4中的一个O原子而形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通过实验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Na2S2O3是否与Na2SO4相似具备下列性质呢?
猜想①:  ▲ 
猜想②:溶液呈中性,且不与酸反应;
猜想③:无还原性,不能被氧化剂氧化。
【实验探究】基于上述猜想②、③,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或
预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猜想②

溶液pH=8

向pH=2的硫酸中滴加Na2S2O3溶液

S2O32—+2H=S↓+SO2↑+H2O
猜想③
向新制氯水(pH<2)中滴加少量Na2S2O3溶液
氯水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Na2S2O3能与酸反应,具有还原性,与Na2SO4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问题讨论】
⑴甲同学向探究“猜想③”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并据此认为氯水可将Na2S2O3氧化。你认为该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⑵请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a2S2O3被氯水氧化。该实验方案是  ▲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氨气时,用装置①吸收尾气
B.按装置②所示的气流方向收集NH3
C.用图③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D.用图④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混合液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到以下内容:
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碳酸,草酸在常温下呈无色晶体状,其晶体的熔化温度低于草酸的分解温度,且易升华。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1 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一定量草酸溶液装入试管,加入一定体积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试管,发现溶液开始缓慢褪色,后来迅速变成无色。(反应热效应不明显,可忽略不计)
①该实验说明草酸具有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先慢后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 _______。
②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MnO4+____H2C2O4+____ ===____Mn2+____CO2↑+____。
(3)为了探究草酸的不稳定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C、H装置均变浑浊,E处无现象,G玻璃管里黑色变红色,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上述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 D的作用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4)该小组同学将2.52 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 mL 0.2 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形成的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果汁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亚硫酸及其盐类,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及抗氧化。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文献后,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某果汁样品中SO2残留量。

实验步骤:
(ⅰ)在烧瓶中加入50.00 mL果汁样品与3mL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10 min。
(ⅱ)移出锥形瓶,迅速滴入2~3滴酚酞试液,用0.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
回答问题:
(1)实验室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容量瓶 B.胶头滴管 C.烧瓶 D.玻璃棒
(2)将50. 00 mL果汁样品与3mL浓硫酸混合的操作是
(3)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若步骤(ⅱ)消耗NaOH标准溶液25. 00 mL,则果汁样品中SO2残留量是g/L。
(5)若改用0.5%的碘水10 mL作吸收液,实验中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A.V =" 25" mLB.25 mL<V<50 mLC.V>50 mL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若有6 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下列实验装置、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