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泰勒斯 | D.苏格拉底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
C.李贽的《焚书》 |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