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8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9%,城市上涨7.6%,农村上涨8.6%。物价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是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晴雨表”。作为“晴雨表”的物价,可以反映下列内容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商品的价值量
③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④国家的发达程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价格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表一:表二: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上述图表,说明省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江苏经济的发展。

材料1:广东省某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图

材料2:该市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消费品拥有量对比图

材料3 :时逢改革开放30 周年,2008 年10 月9 一12 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三中全会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作为到2020 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
注: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 经济生活》 知识回答:
( l )材料1 、材料2 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4 分)
( 2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道理简要分析材料1与材料2之间的内在联系。
( 3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根据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调查报告    

文化程度    
一个文盲劳动者    
一个小学文化程度劳动者    
一个中学文化劳动者    
一个大专文化劳动者    
劳动生产率    
基数为1    
可提高43%    
可提高100%    
可提高300%    

从劳动生产率看。我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日本的1/26,美国的1/25,德国的1/20,也就是说,这些国家一个从业人员等于我国的20个。不仅如此,我国单位产品劳动力成本还高于韩国、匈牙利、墨西哥等国家。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相当于日本的5倍,美国的2.6倍,德国的3.6倍。  
材料二,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成果显示,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与发达国家各类技工所占比例(%)    

国家    
初级技工    
中级技工    
高级技工    
中国    
60    
36    
4    
发达国家    
15    
50    
35以上    

在广州,目前高级技工、技师还不到总职工人数的万分之三;即使在劳动力素质较高的上海,高级工也仅占6%左右。有的企业甚至面临“有订单来不及做、有图纸没产品”的尴尬。(材料一、二来源《光明日报》)  
材料三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情况是: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占GDP约35%,从业人员8000万人。但大多数制造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大部分技术和关键设备以来进口,高端产品大多由合资企业生产,“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制造”成了质低价廉的代名词。    
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福建省某地个体经营户.私营企业超过10万家,吸纳当地70%以上的就业岗位,在本地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60%以上,一年上缴工商税款达百亿元。国有企业大多是国有控股的股份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石油.电力等重要行业。在高速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的包围下,国有控股企业则以18%以上的速度增长。
请你谈谈材料所体现经济生活的道理。

阅读下述表格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十五”期间(2001~2005年)我国就业情况

每年新增劳动力
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每年城镇下岗失业没再就业
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
按经济增长7%,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
800万人
800万人
600多万人
2200万至2300万人
700万至800万个
1400万至1500万人

注:从就业结构上看,传统行业出现大批现下岗人员,许多人再就业困难;新兴的产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素质较高的人员供不应求,劳动力文化和技术水平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
表二:我国再就业情况

年份
内容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再就业率
50%
42%
35%
30.6 %
15%左右

(1)表一(含注)及表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谈谈你对解决表一、表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