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10分)
世界人口增长表

时期
约1万年前
17世纪上半期
20世纪5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
人口数(亿)
0.06
5
25.2
50

(1)依据上表,简述不同时期世界人口变化情况。(2分)
(2)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3)人口的过快增长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至少写出3点)(3分)
(4)对于当前世界人口过快增长的现状,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请结合所学知识为作者提供其历史依据。(4分)
(2)材料二中的图1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不得照抄材料)。1851年英国举办了首届世博会,联系图2,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9分)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分)
材料一“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来源统计表(共142篇)

材料二“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梦想录(部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些征文的来源有何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有哪些作者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梦想?(2分)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概述当时知识分子提出了哪些近代化梦想?(2分)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 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根据所学知识,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根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各国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