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将即将孵化的出壳鸭卵若干只分成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与母鸭隔离孵化,给甲组展示一可移动大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乙组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同时也放母鸭叫的录音;丙组仍与母鸭同处,实验持续若干天。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组在本实验中均可称为实验组 |
B.乙组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但不发出猫叫声 |
C.由于本能,甲组将尾随气球而移动 |
D.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鸭后天性行为的形成原因 |
以下曲线图显示一片绿叶在正常情况下一天中的气体交换情况,该绿叶的呼吸速率保持不变。请判断在12:00时,该叶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生成和利用的二氧化碳量。
右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A.Ⅰ、Ⅱ、Ⅲ过程中均有水参加相关反应 |
B.Ⅱ过程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
C.Ⅰ过程产生的O2用于Ⅲ过程的第二阶段 |
D.X代表的物质是ADP、Pi |
将等量且长势较好的绿色叶片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黑暗、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如下表:
O2浓度 |
0 |
1% |
2% |
3% |
5% |
7% |
10% |
15% |
20% |
25% |
O2吸收量/mol |
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CO2释放量/mol |
1 |
0.8 |
0.6 |
0.5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从表中可以得出
A.放在黑暗条件下的目的是为了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消耗尽
B.O2浓度等于3%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值为1∶2
C.当O2浓度大于20%时,如提高温度,CO2的释放量一定会增加
D.叶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
B.线粒体内大量合成ATP的部位是基质 |
C.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加 |
D.叶绿体内AT![]() |
下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A.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
B.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
C.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
D.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所产生的气体速度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