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2分)
(2)B图是_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地区;近年由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4分)
(3)甲图为________ 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一般是在________作用形成的。
某学校的同学在地理教师的带领下,对下图所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三大类岩石中,________________在该地区分布最广。
(2)从河谷向东翻过山岭②和谷地①,在地质构造上依次是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3)①处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成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河谷是否适合修建水库?为什么?
读下图(图中斜线部分表示黑夜,θ=23°26′)
(1)据图判断日期大约是__________前后,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__。
(2)此时北京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__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4)图中E、F、H、G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按昼长由长到短的变化情况依次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 为中心,日期为 。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图中晨线是 ,昏线是 。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 (东或西)侧。
(5)E点的地方时为 时,C点的地方时为 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日落时间是 时,A点的昼长为 小时。
读下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9分)
(1)甲在乙的________方向,丙在丁的________方向。(2分)
(2)丙地位于________(东、西)半球,________(高、低、中)纬度,________(热量带)。(3分)
(3)比较甲、乙、丙、丁四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大小______________和线速度大小_______________。(2分)
(4)比较该日甲、乙、丙、丁四地日出时间早晚(地方时)(从早到晚排列)_______________。(1分)
(5)上图为月日前后光照示意图,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北京时间为时,昼夜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5分)
(6)甲点此刻为点,此刻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 。(3分)
(7)丙点此刻为__________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乙点昼长__________小时。(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