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七七事变时的卢沟桥》

材料二 中国军民自1937年起就牵制和吸引了包括关东军在内的约180万以上的日军。侵华8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区伤亡人数之首。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和约半数的陆军航空兵,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使日本统帅部只能投入陆军基本兵力的1/5和不到1/2的陆军航空兵,协同海军作战。……为太平洋战区的盟军反攻创造了条件。日本由于陷于中国战场,即使在苏联卫国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日本仍不敢贸然北犯苏联。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抗战,才使反法西斯联盟“先欧后亚”的战略得以实施。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1300多亿美元。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件事的必然性,并概括指出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主要贡献。由此说明了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所示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一项发明,该发明主要应用于

A.造纸 B.制瓷 C.灌溉 D.冶铁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 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

1816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阿美士德出访中国,却与中国发生“礼仪之争”,清朝要求依照天朝定制,行三跪九扣头之礼,英使认为有伤尊严,坚持仅行免冠俯首,双方坚持不下,最后英使遭逐出,不顾而去。此一礼节之争直接反映了

A.帝国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对抗
B.海权思想与传统陆权观念的对立
C.工业资本主义与农业文化的矛盾
D.主权国家观与天朝大国观的冲突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然而资本在西班牙、葡萄牙、中国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上述材料不包含的信息是

A.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D.正常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