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七七事变时的卢沟桥》
材料二 中国军民自1937年起就牵制和吸引了包括关东军在内的约180万以上的日军。侵华8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区伤亡人数之首。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和约半数的陆军航空兵,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使日本统帅部只能投入陆军基本兵力的1/5和不到1/2的陆军航空兵,协同海军作战。……为太平洋战区的盟军反攻创造了条件。日本由于陷于中国战场,即使在苏联卫国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日本仍不敢贸然北犯苏联。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抗战,才使反法西斯联盟“先欧后亚”的战略得以实施。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1300多亿美元。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件事的必然性,并概括指出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主要贡献。由此说明了什么?
某战场出现以下场景:
将军:“接线员!接线员!马上把指挥所的电话接到司令部!”
通讯员:“是!将军,外面的线路已被敌人炸断,我马上检查线路!”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此情境可能出现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
B.玻利瓦尔反抗殖民统治的战斗 |
C.萨拉托加战役中 |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 |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道的。以上史实说明( )
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
B.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C.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索 |
D.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美国向世界上l40个国家和地区出售武器和军事技术。在目前界正在进行的约50场地区冲突中,美国向其中40多场冲突的交战一方或双方提供武器。对以上事实解读错误的是()
A.美国对地区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和平的主要障碍 |
C.现代战争的深刻根源在于武器销售 |
D.美国的行为构成了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
一名德国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个昼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公里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该材料突出说明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
A.时间跨度大 | B.战争的惨烈 |
C.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 D.德国战败的原因 |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的改善 |
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开展 |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