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①苦,梦断偏宜瑞脑②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③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①团茶:“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②瑞脑: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③仲宣: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著名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
(1)“喜”和“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更”、“宜”这两个字,进一步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抒发感情含蓄蕴藉。巧妙运用艺术手法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请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村庵①即事
[元]张可久
掩柴门啸傲烟霞,隐隐林峦,小小仙家。楼外白云,窗前翠竹,井底朱砂。五亩宅无人种瓜,一村庵有客茶。春色无多,开到蔷薇,落尽梨花。
①村庵:农村中的小屋。
本小令描写了哪些即事?这些“即事”,共同表现了庵中人的怎样的生活情趣?
阅读下面一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重九
[元]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人们在评论这首小令的时候,都对“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一句加以肯定,称之为“意境浑成,实乃写景佳句”。结合小令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①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①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抒怀乡情思的《登楼赋》。
1、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你认为“寒日萧萧上锁
窗,梧桐应恨夜来霜”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2、词的尾句有“言止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词句作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有人曾说“眉山公之词短于情”,所谓“短于情”就是说苏轼的词缺乏真挚感情。请结合这首词,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二夜诚斋望月
[宋]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
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
元不粘天独自行。
前人评价杨万里的诗,都认为他讲究“活法”,所谓“活法”就是用自己的眼和手,将活泼泼的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捕捉到笔底来加以表现。结合这首诗,谈谈杨万里诗是如何讲究“活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