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 雨 【元】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①,绛蜡②摇光照暮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雨夜闻箫 【明】叶小鸾
纱窗徒倚倍无聊,香烬熏炉懒更烧。
一缕箫声何处弄,隔帘微雨湿芭蕉。
【注】①毵毵:形容毛发细长。②绛蜡:红烛。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雨”这一意象,其含义却又显得不同。请结合其具体内涵进行说明。
答:
(2)两诗都突出了“闻”和“听”,并且所表现出的主人公的心境都颇为相似。试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下面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诗,对诗句内容及特色分析不恰当的是()
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A.这首诗是诗人在易水送别友人时所作,借用荆柯刺秦王时易水送别的历史故事,写尽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
B.诗的前两句,用洗练的笔调追述了一个历史场面,虽寥寥数笔,却极为生动;诗的后两句则转入议论兼抒情,深沉而动人心魄。 |
C.“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诗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柯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受,可以说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
D.这首诗的语言极为精练,感情极为真挚,境界更是十分悲壮感人,是送别诗中独具一格的珍品。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