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状况表明( )
A.英国的资本输出额度被美国超过 |
B.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
C.英国通过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来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 |
D.大量欧洲资本涌入英国 |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A.肯定人和人性 | B.否定教皇权威 | C.反对君主专制 | D.提倡因信称义 |
钱乘旦在《1500年,现代化起步》中说,在近代世界的起点上,人们看到欧洲正在出现巨大的社会变动,看到欧洲已经发生大规模的文化运动,……这些都标志着世界正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而动荡的发轫处就在欧洲。这些运动最早开始于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促成了英国光荣革命的爆发 | B.使广大人民通过宗教改革接受了思想启蒙 |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 D.直接促发了法国大革命 |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 B.天赋人权 | C.社会契约论 | D.法律平等 |
袁隆平说:“我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句话说明他认为
A.实践不如知识重要 | B.知识不如实践重要 |
C.知识需要实践支撑 | D.书本电脑与种水稻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