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水稻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动态株型主要特征是生长前期长出的叶片与茎秆夹角较大,叶片伸展较平展,生长后期长出的叶片直立(与茎秆夹角较小),使株型紧凑,呈宝塔形,而正常株型前后期长出的叶片都较直立。动态株型产量比正常株型高20%。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杂交组合
总株数
表现型
动态株型
正常株型
A
动态株型×动态株型
184
184
0
B
正常株型×正常株型
192
0
192
C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173
173
0
D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162
162
0
E
C组的F1自交
390
290
100
F
C组的F1×正常株型
405
200
205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动态株型产量高于正常株型,原因是:动态株型在生长前期,叶较平展,有利于               ;生长后期,叶直立,在开花期时株型紧凑,呈宝塔形,上部叶片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也能减少           ,使下部
(平展)叶片也能接受较多的光能。生长前期和后期均能提高           ,有利于高产。
(2)表中属于正交与反交的杂交组合是         两组,因水稻是两性花,为避免自花传粉,需           。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说明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这一对相对性状是受          基因控制的。理由是             
                            。
(3)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动态株型为显性,还可通过分析       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4)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之为                    。
(5)F组的杂交方式称为           。因为一方为隐性,产生的配子只有隐性基因,不改变子代的表现型,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及比例即为           的类型及比例。此特点可用于间接验证             定律。
(6)在不改变某种优质牧草的主要遗传特征的前提下,使该牧草也具有以上动态株型,较好的育种方法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7年,陕西镇坪“华南虎”事件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濒危生物的关注。华
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
有lO到30只。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活
动空间。近代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
存和繁殖的要求。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
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
(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
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不同。

(2)上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D
依次表示华南虎的。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倍。
(3)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

如图是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病毒增殖与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1)免疫学认为侵入人体内的病毒属于
(2)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3)第二次感染时,抗体的产生量明显比初次感染
(4)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再通过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5)如果在初次感染之前一个月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疫苗,会使其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原因是人体内
(6)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
不同。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
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A、B、C、D四个完全相同的琼脂块按如图顺序放置在两个相同的胚芽鞘尖端下面,一个有单侧光照,一个无;一段时间后,取出琼脂块分别放置到四个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切口的一侧,如图甲、乙、丙、丁。其它条件适宜,一段时间观察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弯曲程度。

(1)如果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则胚芽鞘的弯曲程度为(用数学关系符号来连接甲、乙、丙、丁表示)。
(2)如果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则胚芽鞘的弯曲程度为。(用数学关系符号来连接甲、乙、丙、丁表示)
(3)有学者用向日葵等做试验时,发现因单侧光弯曲的生物材料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浓度相同,而生长抑素却是向光侧多,对出现此现象提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4)将空白琼脂和含EDTA的琼脂做成帽状,分别套在甲、乙两组玉米胚根的根冠外(示意图如下)。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

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得实验论:
(5)如果取一系列含浓度从0到10-2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若其弯曲程度用胚芽鞘与地面夹角表示,可以用坐标系中的曲线表示夹角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请在方框中画出。

如图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A、B、C、D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结合下述实验回答问题:

(1)电激(即用电刺激)1,结果5发生运动反应;电激5,结果5有反应而1无反应。用有关数字和箭头写出神经冲动在整个反射弧的传导方向
(2)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进行实验以,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电激处,若5有反应,同时测量到相应的处的电位有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3)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神经冲动在一个完整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决定这一传递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4)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使被神经控制的肌肉
(6)当对C给予某种药物处理后,刺激B,发现5无反应,但检测到C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最可能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分析如下的结构模式图,数字表示细胞或生物组织等,字母表示具体的物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当你进入一个寒冷的环境时,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通过(Ⅰ、Ⅱ、Ⅲ)过程来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则C物质的名称是,其作用是提高细胞;①和②分别是A和B作用的,发生这种针对性的特定作用的根本原因是①和②的细胞中________ 分子的不同所造成的。Ⅰ过程也会参与进来,称为调节,其意义是维持
(2)动物实验中,如果提高下丘脑处的血糖浓度,并阻断或减缓下丘脑和②的血液联系,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②细胞周围的C含量上升,说明下丘脑和②之间可通过_____
_____________过程联系,代表的调节方式为②细胞的名称是,C物质的若作用于肝脏细胞,则引起肝脏细胞内主要物质变化过程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