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清朝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 B.强化君主专制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实现权力制衡 |
下列两幅地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两种制度的共同点是
A.地方官员大多由世袭产生 | B.开创新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 |
C.边远地区由中央机构直接管辖 | D.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 | B.唐朝三省六部制 |
C.元朝的行省制 | D.明朝的内阁制 |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
C.二者均有弊无利 |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