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运作机制时有调整,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30年代的美国、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70年代末的中国先后实施了社会改革。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l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所述的改革都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成功结合的例子,它们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其历史背景、措施手段上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6分)
(2)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何明显不同?是什么事件导致这种不同?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6分)
(3)在材料二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十四大、十五大作出了哪些重要决议?(2分)
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及失业情况。
国家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工业下降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失业人数 |
1400万 |
600万 |
300万 |
85万 |
300万 |
试问:美国和德国为什么在这次危机中受破坏程度最严重?为摆脱危机,这两国在措施上有何差异,分析这差种异的原因?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华盛顿会议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的作用主要有二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它使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灾难;第二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收回了许多主权,应该肯定这次会议的积极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简要说明。
简要分析一战后各主要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重新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评论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