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上与日本的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材料二 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 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份变化比较表
经济形态 |
1978年 |
1992年 |
全民所有制经济 |
80.8% |
51.4%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19.2% |
35.0% |
城乡个体经济 |
0 |
7.8% |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
0 |
5.8% |
材料四 199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
产量 |
居世界名次 |
比1949年增长 |
粮食 |
4.42亿吨 |
1 |
3.3倍 |
棉花 |
452万吨 |
1 |
9倍 |
钢 |
8000万吨 |
3 |
505倍 |
煤 |
11亿吨 |
1 |
34.3倍 |
原油 |
1.42亿吨 |
5 |
1183倍 |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主要特点。形成这一格局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对外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⑤ |
C.①②③⑤ | D.②④⑤ |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
D.反对变法因循守旧思想 |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影响深远 | B.体恤百姓 |
C.改革彻底 | D.法令严酷 |
秦国在正式变法以前,秦孝公主持会议就是否变法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
B.民贵君轻 |
C.有能则举之,重予之爵,厚予之禄 |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 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 | B.立功将士 |
C.新兴地主 | D.富裕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