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高考恢复30年高峰研讨会,对恢复高考已走过的30年历程进行了理性的回顾,同时不约而同地为高考改革开出了一张张药方。这反映了人们对高考改革寄予了更高期待,是一种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而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我国也存在了1000多年,被认为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第五大发明”。据此回答:
(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唐朝前期几位封建君主统治时期,科举制度有哪些重大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3)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是怎样改革科举制度的?其产生了哪些影响?
(4)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其主要影响是什么?
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 A. |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
| B. |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
| C. |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
| D. |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
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
| B. | "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
| C. | 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
| D. | 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
| B. | 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
| C. | 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
|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
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 | 偿还大量外债 | B. | 贪污腐化成风 |
| C. | 军费开支巨大 | D. | 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 | 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 B. |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
| C. | 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 D. | 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