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三星堆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塞罗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 ——正确的理性 ——与自然相适应,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 …… 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 这表明()

A.自然法是法律学的思想基础 B.人生而平等是自然法的基本内容
C.自然法是正确的理性 D.西塞罗是自然法之父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从本质反映了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认为法律可有可无
C.处事灵活变通 D.忽视道德建设

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说:“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这表明李贽()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提倡人人平等
C.反对封建礼教 D.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吕氏春秋· 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与此思想最为接近的是()

A.“天人感应”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和谐” D.天与人“不相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