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 B.顾炎武《日知录》 |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
英国棉织品的产量从1785年的4000万码增至1850年的20亿码;生铁产量从1740年的1700多吨增到1850年的225万吨。这些变化主要说明了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B.资本主义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
C.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
D.工人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郑和下西洋 |
C.丝绸之路开通 | D.经济全球化趋势 |
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
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是哪次会议的召开
A.中共十三大 | B.中共十四大 |
C.中共十五大 | D.中共十六大 |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