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不属于其“罪证”的是
| A.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狗彘” |
| B.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
| C.指责皇帝“以一人疑天下,以一人私天下” |
| D.主张“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
观察下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A点状况反映出
①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 A.①③ | B.①④⑤ |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 |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④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
| 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
| 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 | 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B.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
| C.生产资本短缺所致 | D.周家面临边疆危机 |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

|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
|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