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F→G→B径表示 过程。
(2)B途径主要是骨胳肌通过 这一生理过程产生的。
(3)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 调节。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中 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4)这时的血糖浓度下降很快,因此要使血糖浓度升高,途径是由 分泌
,其功能是 。
(5)当人在炎热的夏天步入空调房后,他的体表温度发生的变化是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6)在观察某些森林蝾螈时,发现它们所摄取的能量只有当地鸟类和水边小型哺乳动物摄
取能量的20%,但生物量(生物量又称现存量,指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含的一种生物或几种生物或群落中所有生物有机体物质的总量。可以用质量来表示)的增加却与鸟类和哺乳类一样。可见鸟类和哺乳类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于 ,其意义是 。
(7分)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水稻的穗大(A)对穗小(a)显性。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的个体表现出穗小,应淘汰;基因型为的个体表现出穗大,需进一步自交和选育。
(2)水稻的晚熟(B)对早熟(b)显性,请回答利用现有纯合体水稻品种,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的问题。
①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选择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和。两亲本杂交的目的是。
②将F1所结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水稻中表现为大穗早熟的几率是,在这些大穗早熟植株中约有是符合育种要求的。
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从0—8的时期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_过程。
(3)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DNA分子数在9—12时期为_________条。
(5)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横坐标数字的____________处进行。
(6)8处进行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
(7)基因突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间代表的时期。
下图为植物和高等动物(如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器”,其中在甲细胞器中完成的能量转换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细胞器内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甲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乙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如适当提高空气中的CO2含量,短时间内C3含量将____。请写出在甲结构中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如果一次摄入大量糖类,血糖首先通过(填序号)__________过程合成糖元。
(5)发生在高等动物细胞结构乙中的生理过程是(填序号)_______,在缺氧情况下,物质A可通过⑥过程形成物质B(填名称)___________。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
实验题:在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是否混合后使用,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中的思路设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3号试管中空格处A应加入的物质是;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路?。
(3)1号和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