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B.一届人大的召开 |
C.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追求权力 |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
C.明太祖惩治贪官的需要 |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说:“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固。”这种情况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
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B.地方分权势力的弱化 |
C.重文轻武政策的连续执行 | D.科举考试的推行和僵化 |
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A.公平性 | B.民主性 | C.家庭性 | D.强制性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这种现象说明汉朝时
A.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 B.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 |
C.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曲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