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葵叶绿体DNA上的一个正常基因决定了植株对某除草剂表现敏感。它的突变基因则决定了植株对该除草剂表现抗药性。以敏感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正常基因)为父本,以抗药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突变基因)为母本进行杂交,所得F1植株将表现为( )
| A.敏感型 | B.抗药型 |
| C.抗药型∶敏感型=3∶1 | D.抗药型∶敏感型=1∶1 |
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r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信息的传递方向的图示
是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 动的能力 |
| 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
| C.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
| 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
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
|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
|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
|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
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D点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摆动
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传来的信息
D.刺激B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
右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
| B.产生抗体的细胞既可由b分化形成,也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
| C.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
|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