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处,连接酶作用于处。(填""或"")。
(2)将重组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育成植株需要利用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和。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下图是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有丝分裂图像,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填写①~⑤各属什么分裂期: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从分子水平看,间期细胞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是在___________期,这时期的每一个染色体包
括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和计数染色体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期。着丝点分裂是在___________期。
下图表示动物干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③过程表示,该过程与②过程的实质性差异是发生
了。
(2)科学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D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他们将3H标记的 注
射到细胞内,发现带有3H的物质依次出现在等细胞器中。
(3)细胞膜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功
能?。
(4)若将D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分开,常用的方法是。
(5)若把d改换为植物细胞,而且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d具有
_______性。
(6)若图中D细胞分泌的物质为蛋白质类物质,蛋白质类分泌物除可能是酶外,还可能
是、(至少写出两类可能的分泌物名称)。
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物质A是,物质A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
(2)在图二中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3)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4)在图二乙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线粒体中产生的CO2的去向是。
(5)如果在图二的丙点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有机物(葡萄糖)的变化情况是。
(6)在图二丁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中产生的O2的去向是。
(7)在图二丁点的光照强度时,植物实际光合量是。(用CO2的吸收量来表示)
下图甲、乙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及其发生的生化反应。丙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的甲、乙、丙三种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2)图中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均可产生。
(3)甲、乙两种膜上发生的具体的生化反应过程是和。
(4)图乙中的[H]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
(5)甲图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6)图丙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填字母)
(7)能从图丙中b之间通过的物有:、等。
(8)与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静态模型相比,图丙中模型有两处明显不同,它们是
①
②。
为了探究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甲、乙两组,每组至少取3只青蛙。
甲组:青蛙+注射物质X溶液(用青蛙的生理盐水配制,即0.65%NaCl溶液)
乙组:青蛙+注射 0.65%NaCl溶液(青蛙的生理盐水)
(2)检查两组(每只)青蛙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进行观察值的记录并求每组的平均值。
(3)适宜环境中饲养一定时间后,检查两组(每只)青蛙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①实验目的:▲。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③设计实验记录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