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通过 |
| C.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D.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
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 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 B.实事求是的原则 |
| 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 D.全面改革的思想 |
台湾作家李敖指出:“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发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他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
| A.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台海两岸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 |
| B.强调毛泽东思想是在国共合作过程中形成的 |
| C.超越了台海两岸国共历史恩怨与社会制度的局限 |
| D.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近代历史没有密切关联 |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
|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
|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
|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 |
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
| 9月22日 |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
| 10月4日 |
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
| l0月13日 |
晚,看《共产党宣言》。 |
| 10月18日 |
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
由此可见蒋介石()
A.怀疑三民主义B.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C.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寻找国共合作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