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对于“信”,有人解释为“信任”,百姓信任政府,国家才是好的国家;有人解释为“信用、信念”,一个国家的老百姓都没有信念,都不讲信用,这个国家就治理不好。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都是不同的 |
B.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D.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不同 |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共调整过三次,见下表
名称 |
2006年 |
2008年 |
2011年 |
所得税免征额(原800元) |
1600元 |
2000元 |
3500元 |
GDP(亿元人民币) |
183085(2005年) |
246619(2007年) |
397983(2010年) |
其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这是国家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
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是一个过程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作为一名工人,我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作为一个公民,我只是践行了道德规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履行了在党旗下的誓言。是雷锋这一光荣而伟大的名字,赋予我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因奉献而快乐的“幸福观”表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人们社会实践水平的广度和深度是人们价值选择的基础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④辛勤劳动、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自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新闻战线开展此项活动是因为
①新闻作品属于意识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新闻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闻创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新闻作品源于创作者文风作风的转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没有一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一种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巴金在老年时期就不会写下巨著《随想录》。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这启示我们( )
A.有了理想,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
C.能力卓越的人,其人生价值就越大 |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2011年,我国政府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哲学依据是
①生产力要适合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