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以下有关图中信息的正确说法是
A.甲国可能是印度 |
B.乙国可能是芬兰 |
C.甲国可能是欧洲发达国家 |
D.乙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比甲国更严重 |
“3s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据此完成24~25题。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需要随身携带
A.GPS信号接收机 | B.全球定位技术 | C.地理信息技术 | D.遥感技术 |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不属于遥感应用领域的是
A.资源调查 | B.人口增长预测 | C.环境监测 | D.自然灾害调查 |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森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21—23题。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 ② | B.② ③ | C.② ④ | D.① ④ |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
C.水土流失加剧 | D.水资源减少 |
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 B.冰雪融水量不足 |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 D.围湖造田 |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19—20题: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乙 | B.乙丙 |
C.甲丙 | D.丙丁 |
|
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7—18题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导向型 | B.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
C.技术导向型 | D.动力(能源)导向型 |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流域土地利用措施是
A.做好土地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 |
B.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
C.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冶炼工业的发展 |
D.大量开垦,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