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带来严重恶果之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 A.扩大地方权利 | B.加强中央集权 |
| C.节省地方开支 | D.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 |
以下是某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与此材料相关的是
|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而这一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始于
|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 |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李攸《李朝事实录》云:“……益州……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之营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每岁丝蚕米麦将熟时,又印交子一两番,捷如铸钱,收买蓄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交子的印刷及管理比较规范 | B.钞币的流通地域仅限于四川 |
| C.商品经济发达带来钞币的产生 | D.地方豪商协商并由官府印制钞币 |
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
| 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 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 |
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
| A.孔子 | B.孟子 |
| C.荀子 | D.韩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