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实质上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读图回答21-23我们所说的岩石圈是指()
A.地壳 |
B.地壳与地幔的总称 |
C.地壳上部的岩石层 |
D.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
所谓“三大类岩石”是指()
A.岩浆、侵入岩、喷出岩 |
B.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C.侵入岩、变质岩和岩浆岩 |
D.侵入岩、喷出岩和沉积岩 |
图中①~④四个箭头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7-20题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太平洋中有两个重要渔场,它们是
A.⑤⑥ | B.②⑥ | C.③④ | D.①⑤ |
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C.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 |
D.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是寒流 |
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形成不冻港,得益于暖流的影响 |
B.秘鲁西岸沿海的荒漠环境,与暖流经过、蒸发量增大有关 |
C.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寒冷,主要是受沿岸的寒流影响 |
D.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因为沿岸是寒暖流交汇区 |
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A.海洋水 | B.河流水 | C.冰川水 | D.地下水 |
每年6、7月间,南京会出现连续的阴雨,称为“梅雨”;7、8月间又会出现持续的晴热天气,称为“伏旱”。据此回答14-15题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 B.暖锋 | C.准静止锋 | D.高压系统 |
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
A.高压系统 | B.热带气旋 | C.冷锋 | D.低压系统 |
该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1月、西北风 | B.7月、西北风 | C.1月、东南风 | D.7月、东南风 |
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B.海陆热力差异 |
C.受地形的影响 |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