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元,宋哲宗年号。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咨尽心行已之要         咨:询问。
B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   迁:升官。
C初除谏官,未拜命       除:免职。
D啖以即大用             啖:利诱。
2、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B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C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
D梁师成用事
3、 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
光教以诚         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
啖以即大用       或师焉,或不焉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安世忠孝正直的一组是( )
①登进士第,不就选
②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③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④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⑤还其书不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赫。
D本文三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写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神感召下,捐身报国,是一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登进士第,不就选。
(2)    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①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乎②!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②於乎:呜呼。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北海太守行在所诣:往,到
B.王先生怀钱沽酒徒:只,仅仅
C.是自誉自功伐:征伐
D.有诏召王先生为水衡丞拜:任命,授予官职

下列语句分别表现王先生的“说话艺术”和“不羁个性”的一项是 ()

A.①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②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
B.①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②吾有益于君
C.①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②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D.①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②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你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轻率、随意。

翻译画线句子
(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文后题目。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极盛,客有出入公主之门者为其地①,公主以词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②。维方将应举,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力不可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新声之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至吾。”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之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乃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宴,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奉新曲,声调哀切,满坐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因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则出现怀中诗卷呈公主。公主既读,惊骇曰:“此皆儿时所诵习,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借,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钦瞩。岐王因曰:“若京兆府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当为子力致焉。”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太平广记·集异记》
注释:①为其地:替他铺垫门路,即走后门。②解头:乡试第一名为解头,又称解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主以词京兆试官牒:文书
B.诸伶进旅:共同
C.公主大之奇:对……感到奇怪
D.因令更衣更衣:换衣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九皋为解头愿十五城请易璧
B.吾为子画积土成山,风雨兴
C.子之为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一举登第矣。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维才艺出众的一组是()
①性闲音律,妙能琵琶②客有出入公主之门者为其地
③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行④即令独奉新曲,声调哀切,满坐动容
⑤此皆儿时所诵习,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⑥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2)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
(3)维风流蕴借,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钦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②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宋史·苏轼传》
【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大义。②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令价损:减少
B.吾小人侪:是
C.遂以本官英州知:担任知州
D.初官屋以居僦:租赁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夺其口体必用资臣进退,实为狼狈
B.虽禁军且我尽力谁大王为此计者
C.泛梁山泊多南亩之农夫
D.儋人运甓畚土助之故为之文志之

概括选文中苏轼所表现出的精神品格。
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小题。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知节既领其一,甚被恩遇。
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在偃师城北。世充来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之。授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吉①。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军还,坐免官。未几,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①建成、元吉:秦王李世民的兄弟。 ②贺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密于军中勇士尤异者八千人简:挑选
B.与密同在北邙山上营:安营,驻扎
C.请乞骸骨,许之表:奏章
D.军还,免官坐:获罪

填入下列句子 “□”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②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
③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A.以因则 B.而为乃
C.以为乃 D.而因则

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

A.世充器度浅/ 狭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B.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岂是/ 拨乱主乎
C.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誓/ 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D.世充 /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 誓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咬金有胆识。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动乱之际,组织聚集了数百人来保护乡人,防止其他盗贼来侵犯。
B.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立下功勋。
C.程咬金几易其主。李密被败后,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难成乱世英明之主的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
D.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挡百万人马,他也因此蒙受特殊待遇。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②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
(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霸为颍川太守。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率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牦①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②,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注]①豪牦:即毫牦,兽尾毛,喻极细微。②重听:耳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用财殖:增加,增长 B.米盐密靡:细腻,细密
C.不敢邮亭舍:放弃。 D.正重听颇:稍微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B.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C.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D.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为人明察秋毫,心思敏捷,有智慧,因而处理事情、颁布决议都合乎法律,迎合人心,赢得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太守也非常信任他。
B.不管是“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还是“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黄霸都能殚精竭虑把这些事推行下去,足见其出众的为政能力。
C.设法让外出的官吏不敢隐瞒任何事情,说明黄霸心思缜密,处理政务游刃有余;而安葬鳏寡孤独一事旨在表现他的宽厚仁德。
D.从为官方式上来看,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的处事原则,以及对许丞问题的处理办法,都显示了为官的仁义、公正。正因如此,他才能“得吏民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2)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