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①。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世说新语》
【注】① 二陆:即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两兄弟。因陆机曾任平原内史,故称“陆平原”,因陆云曾任清河内史,故称“陆清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尤:尤其
B、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冀:希望
C、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始:开始
D、何忧令名不彰邪 彰:显著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B、或说处杀虎斩蛟 /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C、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D、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 /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3、下列各句译文,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①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②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A、①并说自己想要修身养性,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
②古人认为‘早晨听说(自己)晚上就要死去’是很遗憾的,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B、①并说自己想要修身养性,改正错误,可是年龄已经老去
②古人认为‘(即使)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要死去’也是值得称道的,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C、①并说自己想要修身养性,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
②古人认为‘(即使)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要死去’也是值得称道的,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D、①并说自己想要修身养性,改正错误,可是年龄已经老去
②古人认为‘早晨听说(自己)晚上就要死去’是很遗憾的,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周处年少时逞强好胜,以武压人,因此乡亲们都很惧怕他。
B、周处能够主动杀虎斩蛟,为民除害,可见他的本性是仁义善良的。
C、本文通过周处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D、我们可以从周处的故事中得到这样的道理:树立志向,坚持志向,才会成功。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 邑 人 大 姓 文 不 识 家 富 多 书 衡 乃 与 其 佣 作 而 不 求 偿 主 人 怪 而 问 衡 衡 曰 愿 得 主 人 书 遍 读 之 主 人 感 叹 资 给 以 书 遂 成 大 学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如赵近家 如:到……去 |
B.是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 荣:荣耀 |
C.为人所略卖 略:用策略 |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 说:通“悦”,高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乘骐骥以驰骋兮 |
B.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 |
C.恐年岁之不吾与 从其家之长安 |
D.仕宦于台阁 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
下面各组内容,都能体现窦后“孝悌”品格的是( )
①“必置我籍赵之伍中。”②代王独幸窦姬
③欲如赵近家④丐沐沐我
⑤请食饭我⑥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姬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
B.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 |
C.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
D.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少时曾多次被转卖,后来又入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不料山崖崩塌,睡在山崖下边的人只有少君脱险,其余都被压死了。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
②又尝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
③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番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番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除:免除 |
B.脱有衅,吾当坐脱:如果 |
C.拗蕃者例籍其货籍:登记 |
D.众不能夺,商人德之德:感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抚以恩意具以上闻 |
B.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舍近而趋远 |
C.诉于克敬民困于诛求 |
D.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乃请令其计石数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 |
B.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 |
C.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 |
D.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 |
B.番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都中因此得以免罪。 |
C.王克敬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 |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富民租种江淮农田,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①;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②。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④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备注:①镆铘:古名剑,锋利无比②骥骜:古名马,夜行八百,日行千里
③遽:立刻,马上④遽: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法而弗变则悖悖:悖谬 |
B.是吾剑之所从坠是:这里 |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不行:不可以 |
D.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易:改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吾儿,久不见若影 |
B.故治国无法则乱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
C.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
D.有过于江上者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病变而药不变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
B.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不知老之将至 |
C.以此为治,岂不难哉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多于世人之言语 |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A.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B.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
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③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
文言文阅读题(本大题5小题,共22分。)
兰陵王
世宗文襄皇帝①,有六子。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邙山之捷,后主②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为后主所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而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初在瀛州属吏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选自《北齐书》卷十一,有删改)
注:①指北齐文襄帝高澄,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长子,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兄长;
②后主,指北齐后主高纬,是北齐武成帝高湛之子,与兰陵王高长恭为皇族内的堂兄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恭总其众总:统领 |
B.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忌:嫉妒 |
C.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预:干涉 |
D.遂饮药薨,赠太尉。赠:追封 |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直接体现高长恭美德的一组是()
①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②前后以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③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④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⑤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
⑥有千金责卷,临死日,尽燔之。
A.①③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邙山战役失利时,长恭率领五百骑兵冲到了金墉城下,情况危急,城上的人立刻派弓弩手救援,将敌军打得大败。 |
B.兰陵王采纳了幕僚相愿的建议,打算借口装病在家,消除皇帝的疑虑,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实行,战乱又起。 |
C.长恭当将领时兢兢业业,亲自处理大小事务,每当得到好的东西,就算只有几个瓜果那么少,也一定与众将士分享。 |
D.兰陵王战功赫赫,功勋卓著,有一次,武成为了奖励他的功劳,送给他二十个姬妾,他只留下了其中一个。 |
用“/”给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共有六处。
长 恭 貌 柔 心 壮 初 在 瀛 州 属 吏 阳 士 深 表 列 其 赃 免 官 及 讨 定 阳 士 深 在 军 恐 祸 及。翻译下列句子。
(1)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2)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为后主所忌,欲自秽乎?”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③佗:他。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明经第:考取 |
B.子无为嫌 嫌:疑忌 |
C.俾其守约束俾:使 |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所不及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B.因极推引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
C.逸则富以康舟遥遥以轻飏 |
D.保邦于未危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下列各句编成四组,全都能体现张文瓘有政治才能的一项是()
①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②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③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④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
⑤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⑥帝必问:“与文瓘议未?”
A.①⑤⑥ | B.①③⑤ | C.②⑤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
【小题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2)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