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3—48题。
陈瓘字莹中,闽人。有学问,年十八登进士甲科。绍圣初用章荐,为大学博士。先是
之妻尝劝
无修怨,
作相,专务报复,首起朋党之祸。
妻死,
悼念不堪。莹中见
容甚哀,谓
曰:“公与其无益悲伤,曷若念夫人平生之言?”盖讥
之报怨也。
以为忤,不复用。曾布为相,荐莹中为谏官,为都司。蔡卞据王安石《日录》改修《神宗实录》,曾布亦主熙宁、元丰之政。莹中上布书,谓卞尊私史以压宗庙,及论时政之不当。时布又以为忤,出之。莹中为谏官时,为上皇极言蔡京、蔡卞不可用,用之决乱天下。蔡京深恨之,屡窜谪。例用赦放归,犹隶通州。一日,莹中之子走京师,言蔡京事。诏狱下,明州捕莹中甚急,士民哭送之,莹中不为动。既入狱,见其子被系,笑曰:“不肖子烦吾一行。”蔡京用酷吏李孝寿治其事,孝寿坐厅事帘中,列五木于庭,引莹中问之。莹中从容曰:“蔡京之罪,某实知之,不肖子不知也。”多求纸自书。孝寿惧,以莹中为不知情,即日放归,再隶通州,其子配海上。莹中撰《尊尧集》,今行于世。靖康初,不及大用以死,特赠谏议大夫。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4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惇之妻尝劝惇无修怨 修怨:报复仇怨。
B.用之决乱天下 决:决定。
C.蔡京深恨之,屡窜谪 窜谪:贬职流放。
D.见其子被系 系:拘囚。
4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盖讥惇之报怨也 及论时政之不当
B.谓卞尊私史以压宗庙 不及大用以死
C.为上皇极言蔡京、蔡卞不可用 莹中不为动
D.既入狱,见其子被系 蔡京用酷吏李孝寿治其事
45.下列句子中加线部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惇作相,专务报复 专务报复:专门做报复的事情。
B.公与其无益悲伤 无益悲伤;对身体没有好处地悲伤。
C.不肖子烦吾一行 烦吾一行:使我烦恼一次。
D.蔡京之罪,某实知之 某实知之:我确实知道它。
4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莹中正直无私无畏的一组是
①绍圣初用章荐,为太学博士。
②公与其无益悲伤,曷若念夫人平生之言?
③曾布为相,荐莹中为谏官,为都司。
④莹中上布书,谓卞尊私史以压宗庙,及论时政之不当。
⑤蔡京之罪,某实知之。
③靖康初,不及大用以死。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4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章惇推荐陈莹中做了太学博士,但陈莹中还是借机讥讽章在政事上报复仇怨的做法。
B.曾布推荐陈莹中做谏官,陈莹中议论曾布主持朝政不当,因而遭到曾布的迫害而流放。
C.陈莹中向皇帝进言蔡京、蔡卞不可用,受蔡京忌恨,他多次被流放,依惯例因赦免而放归。
D.陈莹中儿子到京城说蔡京的事,陈莹中因此被捕,但他毫不畏惧蔡京淫威而书写蔡京之罪。
4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其无益悲伤,曷若念夫人平生之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蔡京之罪,某实知之,不肖子不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①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②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鹺贾③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曰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 新城:今山东桓台,当时隶属济南② 海寇:郑成功③ 鹺(cuó)贾:盐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州鹺贾逋课数万逋:拖欠 |
B.坐索债殴毙负债者坐:犯罪 |
C.王五及谦并论死论:讨论 |
D.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指:通“旨”,意旨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B.则释起龙而罪曹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
C.士祯以瞻徇夺官申之以孝悌之义 |
D.宗钟惺,则失之纤仄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品格的一组是()
① 严反坐,宽无辜② 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
③ 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④ 王五及谦并论死
⑤ 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⑥ 以瞻徇夺官
A.①②④ | B.②③⑥ |
C.④⑤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通海寇”案中,统治者泄愤于百姓,大开杀戒,株连甚广。王士祯大力平反冤案,拯救了众多无辜。 |
B.王士祯因博学善诗被举荐,深受康熙赏识,升为侍读,到南书房值班。康熙还亲自索要他的诗作精品,定名为《御览集》。 |
C.王士祯担任户部侍郎、刑部尚书时力争为杨成、王训、于相元、徐起龙等冤案减刑,又力争将萧儒英、曹氏等人绳之以法。 |
D.王士祯既是政绩卓著的重臣,又是著名文学家,杰出诗人。他首倡诗学“神韵说”,开一代诗风,影响深远。 |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共16分)
(1) 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2) 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
(3)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
(4)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6)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立法度,务耕织务:努力从事 |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作揖行礼 |
C.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沿用 |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
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蟹六跪而二螯 |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然后以六合为家 |
C.东割膏腴之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对第三段文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
B.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的强大,意在与秦后来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 |
C.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
D.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叔孙建,代人也。父骨,为昭成母王太后所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智勇著称。太祖之幸贺兰部,建常从左右。登国初,以建为外朝大人,与安同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参军国之谋。随秦王觚使慕容垂,历六载乃还。拜后将军。顷之,为都水使者,中领军,赐爵安平公,加龙骧将军。出为并州刺史。后以公事免,守鄴城园。
太宗即位,念建前功,乃以建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饥胡刘虎等聚党反叛,公孙表等为虎所败。太宗假建前号安平公,督表等以讨虎,斩首万余级。余众奔走,投沁而死,水为不流,虏其众十万余口。
司马德宗将刘裕伐姚泓,令其部将王仲德为前锋,将逼滑台。兖州刺史尉建率所部弃城济河,仲德遂入滑台。乃宣言曰:“晋本意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于魏,不谓魏之守将便尔弃城。”太宗闻之,诏建自河内向枋头以观其势。仲德入滑台月余,又诏建渡河曜威,斩尉建,投其尸于河。呼仲德军人与语,诘其侵境之意。
迁广阿镇将,群盗敛迹,威名甚震。久之,除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众自平原济河,徇下青兖诸郡。建济河,刘裕兖州刺史徐琰奔彭城,建遂东入青州。司马受之、秀之先聚党于济东,皆率众降。建入临淄。刘义符前东牟太守清河张幸先匿孤山,闻建至,率二千人迎建于女水,遂围义符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义符遣将檀道济、王仲德救夔,建不克而还。建以功赐爵寿光侯,加镇南将军。
建与汝阴公长孙道生济河而南,彦之、仲德等自清入济,东走青州。刘义隆兖州刺史竺灵秀弃须昌,南奔湖陆。建追击,大破之,斩首五千余级,遂至邹鲁。还屯范城。世祖以建威名南震,为义隆所惮,除平原镇大将,封丹阳王,加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太延三年薨,时年七十三。世祖悼惜之。谥曰襄王,赐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十七》)下列各项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之幸贺兰部幸:驾临 |
B.念建前功念:考虑 |
C.加镇南将军加:加封 |
D.建与汝阴公长孙道生济河而南南:向南 |
下列各项都能表现叔孙建智勇的一项是
①虏其众十万余口
②后以公事免,守鄴城园
③督表等以讨虎,斩首万余级
④建追击,大破之
⑤建不克而还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建是代郡人。他的父亲是叔孙骨,曾被昭成帝的母亲王太后抚养,和皇子同等对待。 |
B.司马德宗的将领刘裕讨伐姚泓,命令他的部将王仲德担任前锋,在将要逼近滑台时,兖州刺史尉建率领部众弃城池渡过黄河逃走,仲德趁机占领滑台。 |
C.叔孙建威震四方,如司马受之、秀之原先聚集党羽在济水以东,但是在叔孙建占领彭城以后,两人都率领部众投降。 |
D.世祖因叔孙建威名震撼南方,让刘义隆畏惧,升任叔孙建为平原镇大将,封为丹阳王,加授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 |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众奔走,投沁而死,水为不流,虏其众十万余口。
(2)晋本意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于魏,不谓魏之守将便尔弃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 疾苦 | B.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辅助 |
C.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官司 | 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观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问宿卫之臣于左右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 | B.帝悦而止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
C.朕委卿以大任者告以逆谋 | D.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乃生异谋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贤”的一组是()
①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②嫌疑之际,君子所慎③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④奏请岁减二十万石⑤夺其官,仆其碑⑥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教育成人;早年在朝廷任职,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始终不与太子结交。 |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拜住的直言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
C.拜住的正直遭到了右丞相铁木迭儿的助手张思明等人的忌恨,面对他们的密谋陷害,拜住以大局为重,没有对他们加以报复。 |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尤 恶 平 章 王 毅 右 丞 高 昉 因 京 诸 仓 粮 储 失 陷 欲 奏 诛 之 拜 住 密 言 于 帝 论 道 经 邦 宰 相 事 也 以 金 谷 细 务 责 之 可 乎 帝 然 之 俱 得 不 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
②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荼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以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古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构:招致 |
B.先遣人以书谕真谕:上对下的文告 |
C.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籍:登记 |
D.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诣:前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慨然以生民为念 |
B.豪杰之士,乘时而起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 |
C.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 |
D.易乱为治者上也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组是
①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②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③少英伟好书剑④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
⑤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 ⑥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
A.①④⑥ | B.②⑤⑥ | C.③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真年少不幸,八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始终没有改嫁。 |
B.何真曾率兵收复广州。他的队伍军纪严明,深得广州百姓欢迎。 |
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 |
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上 曰 夫 能 不 贾 祸 于 生 灵 者 必 世 享 其 泽 朕 嘉 卿 忠 诚 念 江 西地 近 广 东 是 以 特 授 尔 江 西 行 省 参 政 以 表 来 归 之 减 古 云 令 名 德 之 舆 也 卿 令 名 已 著 尚 懋 修 厥 德 以 辅 我 国 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
②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