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阔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日;“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现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回:“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曰桂枝里。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宽,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自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
(《宋史·张逸传》)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阙再拜日           阙:皇宫。
B.及徙青神县           徙:迁移。
C.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 谙:熟悉。
D.自出公租减价以振民   振;救济。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数日,以母丧去   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B.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县吏受财,狱既具
C.乃奏之,他日引对  乃使杀人者守国
D.自出公租减价以振民    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
1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部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设几案,置章其上   置章其上:把奏章放在它的上面。
B.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 固问之:坚持问他想当什么官。
C.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   贫不自给:贫穷得自己不能给官府钱财。
D.请一切放还,复其业    一切放还:一律释放他们回来。
1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张逸是“良吏”的一组是
①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
②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
③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曰桂枝里。
④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
⑤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
⑥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7.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受皇帝重视的谢泌向朝廷推荐张逸,皇帝两次问张逸想做什么官,并按其意愿授官。
B.张逸知长水县,为官很清廉。在青神县任官很重视教育,使得当地出了陈希亮、杨异这样的人才。
C.张逸知开封府,某僧人请求由皇帝下令免田税,张逸报告皇帝处理此事,因此皇帝称赞他能严明执法。
D.张逸知益州,能明察案情而惩处杀人却诬告他人的华阳驺长,曾上书朝廷放还因饥饿杀耕牛食肉面犯罪发配的人。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改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租,得隐漏数万计。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谕。复命,迁太常博士,改膳部员外郎。丁外艰,起复莅事,入判大理寺。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时北边多警,朝议耕战之术,以羽为河北东路营田副使。
淳化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三司。先是,三司簿领堆积,吏掾为奸,虽尝更立新制,未为适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之。”制三司使二员,以羽为左计使,董俨为右计使,中分诸道以隶焉。未久,以非便罢。丁内艰,起复,加给事中。
咸平四年,以疾解职,拜礼部侍郎。谢日,召升便殿,勉□医药。月余卒,年五十八。
羽涉猎史传,好言事。淳化中,许王暴薨。或有以宫府旧事上闻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将穷之。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太宗嘉纳之,由是被劾者皆获轻典。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羽强力,有吏干,尤小心谨事。太宗尝谓左右曰:“羽有心计,亦明吏道,但无执守,与物推移耳。历剧职十年,始逾四十,须鬓尽白,亦可怜也。”羽出入计司凡十八年,习知金谷之事,然颇伤烦急,不达大体。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丁外艰:子遭父丧或重孙遭祖父丧;丁内艰: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②起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③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等事务官署的统称。④烦急:苛细峻急。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羽三司判:掌管 B.各署判官之领:兼任
C.追捕僚吏,将穷之 究:推究 D.有非便者其封驳 许:允许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半,可以责成
②谢日,召升便殿,勉□医药
③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其罪当笞耳。

A.①其②以③以 B.①其②而③以
C.①之②以③因 D.①之②而③因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B.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C.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D.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羽少时便能写文章,后来通过上书给李煜而得到赏识,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又因会写文章做了雄远军的判官。
B.魏羽在做官的过程中,曾经先后遭父丧、母丧,但朝廷器重他,每次都在他守丧期未满时便下诏令他赴任做官。
C.淳化四年,朝廷将三部并为一司,虽采纳了魏羽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过去三司公务堆积、官员犯科的弊病。
D.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做事谨慎。皇上认为他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容易受到钱财的影响。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
②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魏羽“有吏干”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
日磾(音mì)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慰、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初,莽何罗与江充相,及充败卫太子,何罗弟通用诛太子时力战得封。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日磾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与俱上下。何罗亦觉日磾意,以故久不得发。是时,上行幸林光宫,日磾小疾卧庐。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日磾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箱上,见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磾得抱何罗,因传曰:“莽何罗反!”上惊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并中日磾,止勿格。日磾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节。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及上病,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磾。日磾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光以女妻日磾子赏。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磾为秺侯,日磾以帝少不受封。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曰“休屠王阏氏”署:部署
B.日磾顿首谢:感谢
C.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善良
D.霍光以辅少主属:嘱咐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
②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
③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

A.①且②则③为 B.①以②而③乃
C.①且②则③乃 D.①以②而③为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
②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

课内翻译
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②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小题。(共22分)
日磾(音mì)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慰、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初,莽何罗与江充相,及充败卫太子,何罗弟通用诛太子时力战得封。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日磾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与俱上下。何罗亦觉日磾意,以故久不得发。是时,上行幸林光宫,日磾小疾卧庐。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日磾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箱上,见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磾得抱何罗,因传曰:“莽何罗反!”上惊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并中日磾,止勿格。日磾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节。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及上病,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磾。日磾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光以女妻日磾子赏。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磾为秺侯,日磾以帝少不受封。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曰“休屠王阏氏”署:部署
B.日磾顿首谢:感谢
C.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善良
D.霍光以辅少主属:嘱咐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
②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
③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

A.①且②则③为 B.①以②而③乃
C.①且②则③乃 D.①以②而③为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B.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C.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D.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亲被杀后自己入宫做了马夫,但他忠于职守,态度诚信,所以很快得到皇帝的器重,被封为“秺侯”。
B.金日磾怀疑莽何罗兄弟有谋反之心,独自一人在暗处观察他们的动静,和他们一同起居生活,并且通过斗智和斗勇,最终制止了一场叛乱。
C.皇上病重时,嘱咐大将军霍光辅佐少主,面对霍光的谦让,金日磾认为自己是一个外族人,不能担此重任,这么做只会让匈奴看不起汉朝。
D.金日磾作为一个异族战俘,却能凭借自己的“忠孝”、“笃慎”受到皇上的恩宠,除了个人努力外,与汉武帝知人善任的胆识和气魄分不开。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
②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金日磾“忠孝”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焚 驴 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据四部丛刊本《滹南遗老集》)
【注】①厌禳(rá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数:此指小法术。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命取亟:多次
B.而谓我之:过失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一死爱:吝惜
D.人情初不也怿:高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适民家有产白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
B.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盍亦求诸是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D.如其未也,用为是以益恶未知生,知死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下列各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河朔一带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似乎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好官,可采取的措施荒唐可笑,作者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活画出一个迂腐无能而又貌似忧民勤政的官僚形象。
B.文章列举 “殷之旱”、“卫之旱”、“汉旱”、“唐旱”等历史记载,进一步证明了“人为”的祸害,也表现出作者是相信“天旱”乃出于“人为”的说法的。
C.文章交待了镇阳帅“焚驴祈雨”的荒唐举动后,宕开一笔,在正面叙述的同时,又以“白驴托梦”的间接表述,更激烈地讽刺了迷信的无稽和昏官的无能。
D.“释驴”之举再一次揭示了镇阳帅之迂腐无能,而“未几而雨”所引起的“岁卒以空”正是这种无能带的直接后果。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2)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