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文明道德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
| B.能不能获诺贝尔奖,可以当作检验中国教育科技改制和时代变革的一个试纸或者一个标志。 |
| C.事情已过去许多年,但每当夜深人静,独自坐在黑暗中,我还记得那天我坐在路边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对自己的评价。 |
| D.《2007胡润百富榜》在上海发布。共有800位企业家上榜,26岁的广东女子杨惠妍以1300亿元问鼎中国首富。 |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①《红楼梦》中,黛玉死后人们都不敢把她的死讯告诉宝玉,是谁首先把这事告诉宝玉的,这人为什么这样做,结果如何?
②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你觉得作者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
下面对《红楼梦》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 (5分)
A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鹃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命紫鹃找出旧日题诗的绢子,撕扯不动,就撂在火盆上烧了。紫鹃悲愤交加,却见不到贾母、宝玉等人的踪影。(《红楼梦》)
B. 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宝玉恍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宝钗,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而宝钗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红楼梦》)
C.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这是黛玉初见宝玉的心理活动。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红楼梦》)
D.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 (《红楼梦》)
黛玉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词),令人想到一个闺中少女,高洁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罢不觉痴倒。(《红楼梦》)
E. 大观园里出现了代表男欢女爱的绣春囊,引起王夫人的震惊,决定抄检大观园。园中各房都担惊受怕,当抄到宝玉的丫头晴雯时,晴雯怒打王善保家的耳光以示反抗;抄到迎春的丫头司棋时,发现了她与表弟潘又安的情书,司棋又羞愧又畏惧,最后晴雯、司棋都被逐出贾府。 (《红楼梦》)
下列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复驾言乎焉求 |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 C.将有事于西畴 | D.乐夫天命复奚疑 |
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使③老当益壮
②木欣欣以向荣④穷且益坚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
|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
|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