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反垄断法》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该法从1994年开始起草工作,经过长达13年的争论,于2006年6月和2007年7月,经全国人大会常委会2次审议通过。可谓“13年磨一剑”。这表明
①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②新事物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
④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15年3月20日,《博物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对鼓励免费开放、规范陈列展览主题和内容等方面作出要求,以发挥好博物馆功能。建设好博物馆
①为发挥文化作用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可以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
③有利于保存历史记忆,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④推动文化与政治的融合,提升国民素养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文化部已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这是文化系统第一个人才发展规划。国家重视文化人才培养是基于
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
C.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
D.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
由于受近些年互联网营销模式产生的低票价的影响,我国的电影市场得到巨大发展。2014年我国电影市场爆发式增长,达到近300亿元的票房,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③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
B.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山东段成为我省继泰山、“三孔”、齐长城之后的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南起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流经我省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仅2015年春节期间,大运河沿线各大景区共计接待本省游客38.85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75.89万元,同比上涨22.8%,,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②经济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③人们体味文化离不开特定的活动
④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会免遭破坏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