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
|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
|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
|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
材料一: 我国部分行业发展情况
![]() |
钢铁 |
水泥 |
汽车 |
纺织 |
服装 |
| 2003年投资增长 |
96.6% |
121.9% |
87.2% |
80.4% |
92.2% |
| 2004年投次增长 |
176.2% |
137.4% |
170.3% |
144.3% |
- |
| 2005年其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 |
600多万吨 |
1亿吨 |
80万吨 |
- |
400万吨 |
注:目前,我国有27个省市都在上汽车项目,全国有123家汽车企业,年产5万辆以上的仅18家,绝大多数产量在1万辆以下,形成生产规模的仅有一汽、东风、上海等六家。我国现有钢铁企业280家,平均规模不足70万吨,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只有8家。
材料二: 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 均量占世界人均水平 |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 发达国家的比重 |
我国创造1美元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
||||
| 石油 |
天然气 |
美国 |
日本 |
美国 |
日本 |
世界平均水平 |
| 8.3% |
4.1% |
26.9% |
11.5% |
4.3倍 |
11.5倍 |
4.8倍 |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维持了中国经济列车的高速运行。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资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材料四: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国务院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能源之间的问题。
国务院颁布《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中指出:首先集中解决那些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这一规定反映了
| A.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 |
| B.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
| C.要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
| D.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党中央、国务院给国资委的任务是重点培养30~5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同时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步伐,引导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大型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国有大型重点企业达不到行业前三名者必须另找“婆家”。这些举措将
①进一步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推进国有企业实行有效的所有制实现形式 ③推动国有经济增强控制力和影响力 ④削弱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中国联想集团在美国等市场推出“联想3000”系列电脑产品,这是该公司继2005年5月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个人电脑业务后,首次向海外市场推出自有品牌产品。联想集团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体现了“走出去”战略
| A.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 |
| B.避免了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 |
| C.实现了生产和经营的国际化,有利于开发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 |
| D.促进了国际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
货币出现后,有人对货币产生了盲目崇拜。从经济学上看,这是因为
| 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
| B.货币是由金银来充当的 |
| C.货币也是商品,本身也有价值 |
|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