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发以墨,不如瓦砾顽。”欧阳修的这首诗意思是说,如果用来“发墨”,瓦砾的价值是金玉之贵也无法取代的。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 A.瓦砾的使用价值更符合人们的需要 |
| B.承认自然物的客观性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
| C.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的认识、利用客观事物 |
| D.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
1848年,美国汉学奠基之作《中国总论》出版。在这本著作中,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用自己在中国四十年的生活经历告诉世人,一旦废止汉字,而改用字母去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国将不复存在。卫三畏的观点蕴含的道理是 ( )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B.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
| C.汉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编写的“百部中国京剧经典目英译系列”一期成果(十部)正式发布,这是首部京剧剧目的完整英文译本,为京剧的海外传播打通了语言关。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 ( )
| 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 | B.不断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
|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D.保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 |
建筑格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例如,我国北方颇具华丽气质的封闭式四合院,开敞的苗族吊脚楼,秀丽的傣族竹楼和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族的蒙古包,云贵高原及广西地区的干阑建筑、石头寨、风雨亭等,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姿质各异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由此可见 ( )
①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建筑的多样性
②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建筑是民族的文化记录,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护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谈及文学创作时,莫言表示,中国作家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从民族文化的根源里挖掘创作的冲动。这意味着 ( )
| A.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 B.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
| C.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
创作于11〜14世纪的西藏夏鲁寺佛教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近 日,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对壁画进行数字化摄影、后期拼接、制作虚拟漫 游等处理,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壁画的“永续”留传。这表明科学技术( )
①改变了文化交流的途径与手段②改变了文化资源传递、储存的手段与方式
③延续了传统文化的内涵④是促进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 A.②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