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某市经济开发区先后拒绝了海内外金额达两亿美元但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投资项目65个。开发区管区委员会的领导说:“巨额投资虽暂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美好的环境是金钱换不来的。从表面上看不建厂是个损失,但实际上会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其经济效益是长远的。”
该市开发区的做法是如何体现辩证法思想的?
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结合材料,辨折这一观点。
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辨析。
上海地铁二号线运营初期,曾实行过2元、3元、4元的票价,每天的客流量仅为2&3万人次。后来,票价降至1元、2元和3元,地铁二号线日客流量随即猛增至13&14万人次。
(1)请问上述现象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什么知识?
(2)票价下调后,在交通高峰时段,地铁又出现乘客拥挤的现象。请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
《半月谈》载文指出:只讲适应市场,生产者就始终处于被动之中,而且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很多人都是看到当地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现在价格的变化,就回去调整自身的生产。结果你多种,我也多种,你少种,我也少种,等到产品出来了,都卖不出去,都跌价。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同步性震荡”现象。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里所说的“市场同步性震荡”反映了经济常识中的哪些道理?
(2)如果你是商品生产者,应怎样避免“市场同步性震荡”的影响?
(3)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