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客观存在的事物 |
B.人们的感知器官 |
C.科学试验的仪器 |
D.万物发展的规律 |
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A.孔子 | B.韩非子 |
C.老子 | D.墨子 |
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下图),荫亲属及非亲属(即佃客和衣食客)官吏无论占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们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
A.士族享有等级特权 | B.土地兼并严重 |
C.中央集权被侵蚀 | D.封建等级森严 |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以下有关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井田制相类似,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
B.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生产积极性提高 |
C.该制度下的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 |
D.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土地私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
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
有学者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宋朝时所发生的一些变动,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下列史实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 |
C.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
D.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