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
B.为《学规》俾守之俾:并且。
C.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
D.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独端坐以指画沙王好战,请以战喻
B.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禁女妇之为僧道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五年,依所请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熹“善于处理政务”的一组是
①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③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④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⑤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⑥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2)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
(3)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王珪 ,字叔阶,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 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李建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嵩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 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 “郭何故亡?”父老曰: “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 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刊、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宫,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
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指示之曰 指示:指给……看
  B.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顾问:回头问
  C.臣本事前宫 本事:本来侍奉
 D.不以不肖 不肖:没有才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何乃附下罔上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①齐桓公之郭②吾将酮良人之所之也
   C①帝默然而罢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D. ① 反为孝孙言也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的大儒,很欣赏王珪,后来,王珪受叔叔的牵连躲在南山避罪十余年。
  B.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建成被杀后,王珪又侍奉唐太宗,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本文成功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 王珪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唐太宗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一面。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 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 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 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
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后汉书·文苑列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20080919

A.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让:责备

B.疾且困,告主人曰困:贫困
C.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简:选择,挑选
D.有顷,又去适吴适:去,到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当政时,梁鸿的父亲曾被封在北方做脩远伯,被派去侍奉少昊的后人。
B.梁鸿为人清高,不慕富贵,不少有势力的人家敬慕他的高尚节操,都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全都拒绝了。
C.梁鸿听说孟家女虽长得不好但心性很高,就娶了她,但看到妻子打扮得很艳丽,心里不高兴,当妻子衣着朴素时,梁鸿才回嗔作喜。
D.梁鸿虽早有隐居之志,但也曾想谋个一官半职,最终还是在妻子孟氏的提醒下,才决心归隐

用“/”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指霍去病)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诏诛浑邪王诛:杀
B.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裨:补
C.遂独遣浑邪王乘传诣行在所传:传车,古代驿站上专用的车
D.有气敢任任:放任,担当。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不懂得体恤士兵)”的一项是
①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②既还,重车余弃粱肉
③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④卒乏粮或不能自振
⑤无子,绝,国除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的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在十八岁的
时候,做了皇帝的侍中。
B.霍去病擅长骑马射箭,两次跟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卫青奉汉武帝之
命,拨给他壮勇之兵,任命他为剽姚校尉,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敌人
大军数百里,去夺取战功,杀俘敌人很多。
C.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敢作敢为。天子曾想教他兵法,他却说:“打
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D.霍去病死后,皇帝很悲痛,为他建立的坟墓,外形就像祁连山一样。

他的儿子霍嬗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因此,他的后代断绝了,他的
封国也就被废除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