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能够主宰世界,不仅是因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更主要的是给世界提供了一套经济秩序。这里的“经济秩序”是指
A.重商主义和贸易保护 |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C.建立统一的世界货币体系 | D.建立起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这一法案
A.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
C.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
D.标志美国主导世界经济 |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
唐朝中后期,位于运河枢纽的扬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代诗人在其作品中就有“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佳句。这说明
①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②政府对城市中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经被打破
③市内商贾可以采用纸币做买卖 ④市内有徽商、晋商等商会会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下列史实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佐证的是
①驻守淞沪的19路军抵抗日本侵略者 ②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
③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④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美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 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
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 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