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但更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个富于思辩精神的民族,在其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影响深远的哲学家,其中叔本华哲学成熟于19世纪30、40年代,其基调是悲观主义,尼采哲学成熟于19世纪70、80年代,其基调是积极向上甚至是狂妄的超人哲学,造成两人学说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 A.两人的学识水平差异决定的 | B.两人的个人经历差异决定的 |
| C.两人所处时代条件决定的 | D.两人的哲学观差异决定的 |
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A.光荣革命 | B.颁布《权利法案》 |
| C.形成责任制内阁 | D.进行议会改革 |
促进“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因素不包括()
| A.版图的扩展 | B.国际交往扩大 |
| C.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 D.封建主统治的需要 |
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
|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 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
| 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
布鲁图是罗马帝国时期伽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因此告上法庭,要求布鲁图作他的奴隶。法官同意了卡西的要求。法官这样判决主要是因为()
| A.布鲁图是铁匠,地位低下 |
|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 C.罗马法只保护贵族的利益 |
| D.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
| A.习惯法 | B.《十二铜表法》 |
| C.公民法 | D.万民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