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认为,新中国能够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和美国的关系得到了根本改善,不然,中国依然只能是徘徊在联合国大门之外。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解读、比较、概括是历史学科的三项重要能力。
材料一 1903年,上海英租界的《苏报》先后刊出邹容和章太炎宣传革命排满的文章。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先后在租界对“苏报案”进行了七次会审。主审是上海地方官员,原告是清政府,被告是邹章等人。原告和被告都聘请了西洋律师,陪审员是英国领事及公使团。经过七次会审后清政府宣布章、邹二人“阴谋颠覆政府”罪名成立。可公使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判决无效。双方继续对峙了两个月之久。1904年初,公使团方面表示,如果再不结案,就要将在押嫌犯释放。清廷担心竹篮打水,只好再次让步。最后,庭外做出终审判决: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历时将近一年的“苏报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百家讲坛》杂志
材料二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012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材料三 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新的宪法,之后进行了修正与补充。
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写入了宪法;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写进了宪法。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上海租界的司法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你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表述?
(3)根据材料概括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表现。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向西最远从汉代的印度半岛沿海延伸到波斯湾。宋元王朝更加重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丝绸之路航路上中国商船的踪影日渐稀少,欧洲商船则日渐活跃。
——摘编自《古代丝绸之路》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明确提出在中国西部古丝绸之路沿线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国际新丝绸之路经济合作区。有学者指出:习主席提出的发展战略,必将重振古代丝绸之路的巨大影响力,把古丝绸之路促进下的中西文明交流、互动提升到新的历史阶段。
——摘自《现代丝绸之路》
(1)根据图文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举例说明古丝绸之路促进下中西文明交流的主要内容。

国家权力的分布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室、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
(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30、40年代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观点前后不同的原因。
材料三“重商主义”是西欧15~18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借助国家的力量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工商业阶层希望得到国家的有力保护。在整个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被强烈要求“保护贸易并粉碎阻挡商业扩张的种种中世纪羁绊”。
18世纪末,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提出批评。他认为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是十分危险的,主张一切听其自然,允许资本家自由地朝廷经济活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则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有“科学真理成分”。他不相信市场机制或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而相信现代资本主义只有在国家这一只看得见的手的帮助之下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经济自由主义,扩大政府职能,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经济学很快取代传统经济学的正统地位,并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3)以“政府权力与市场关系”这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约法》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死亡。
材料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立宪探索简表

宪法文献
产生背景
历史地位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宪法”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面展开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 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1978年12月13日)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制取代人治的原因。为此,《临时约法》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完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立宪探索简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法律文献在政治建设方面有何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突出成就。(2分)

材料一宋代著名绘画作品

材料二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新文学以反抗传统、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取得了丰硕成绩。“五四”新文学的兴起,扬弃和超越了古典文学的文化审美形态,成为向具有现代意义或现代性的新文学观念、形态等进行转变的新起点,真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其文化意义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对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和现代价值标准的建构思想。
材料三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映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宋代哪种绘画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学体现了哪些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结合所学知识, “五四”新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绘画在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方面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以“文艺与时代”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