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
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黄宗羲、康有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与黄宗羲、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评价孙中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新唐书》
材料二: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新唐书》
材料三: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旧唐书》
材料四:武则天大开科举,唐人称她“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宣公翰苑集》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

东晋南朝、隋唐、明清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沿海地区近代以来,尤其是最近20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基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1.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

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