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延年自刎
春,大司农田延年①有罪自杀。昭帝之丧,大司农僦②民车,延年诈③增僦直,盗取钱三千万,为怨家所告。霍将军召问延年,欲为道地④。延年抵曰:“无有是事!”光曰:“即无事,当穷竟!”御史大夫田广明谓太仆杜延年曰:“《春秋》⑤之义,以功覆过。当废昌邑王时,非田子宾之言,大事不成。今县官⑥出三千万自乞之,何哉?愿以愚言白大将军!”延年言之大将军,大将军曰:“诚然,实勇士也!当发大仪时,震动朝廷。”大将军因举手自抚心曰:“使我至今病悸⑦。谢田大夫晓大司农,通往就狱,得公议之。”田大夫使人语延年。延年曰:“幸县官宽我耳,何面目入牢狱,使众人指笑我,卒徒唾吾背乎!”即闭阁独居斋舍,偏袒,持刀东西步。数日,使者召延年诣廷尉。闻鼓声,自刎死。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田延年:西汉阳陵人,字子宾,担任大司农。②僦(jiù):雇佣,租赁。③诈:用手段诓骗。④道地:代人事先疏通,以留余地。⑤《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整理修订而成,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⑥县官:朝廷,官府。⑦悸:因害怕而自觉心跳。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诈增僦直
(2)诚然
(3)县官宽我
(4)诣廷尉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功覆过
以愚言白大将军
B.自乞之
自抚心
C.为怨家所告
欲为道地
D.《春秋》之义

非田子宾之言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即无事,当穷竟!
(2)通往就狱,得公议之。
御史大夫希望宽恕田延农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从选文看,田延农是个怎样性格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别弟文
(清)施补华
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
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1],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2],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
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之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痏,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3],臣亦念堂阜之囚[4]。”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原文有删节)
注释:[1]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2]泉:钱。
[3]莒(jǔ):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4]堂阜: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百金赢:背着。
B.岁又大凶:谷物不收,年成坏
C.禄养既不逮:及
D.在体适:舒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母子得半饱今其智反不能及
B.恐开口假贷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C.以今日过望则乐慎勿妇死
D.左宜右有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心疼母亲的勤苦,流泪督促自己发愤学习,读书不熟练就责备自己,甚至咬破手指,血迹斑斑洒在书本上。
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与,勿为子孙计”。
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
D.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想到父亲“未及食”“未及衣”,没来得及孝顺父亲,便立志建立功名,光宗耀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译:
②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译:
③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
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三游洞记
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 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 径曲折以上。 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者,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 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 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何异?虽然, 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 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释:(1)薪采者行歌:樵夫们唱着歌。(2)白乐天:白居易,乐天是他的字。
(3)元微之:元稹,微之是他的字。(4)知退:白行简的字。
(5)欧阳永叔:欧阳修,永叔是他的字。 (6)黄鲁直:黄庭坚,鲁直是他的字。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人亦无以亲 其光炙:炙烤
B. 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濒:靠近
C. 而元微之 自通州将北还适:恰好
D. 复舍舟登陆,循 径曲折以上。仄:狭窄
2.

下列各项中不能分别表现"道路难行"和"洞内景观奇特"的一组是()

A. 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
B. 出则豁然平旷      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
C. 有大石覆压当道     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D. 自上缒危滑以下     其中一石,乳而下垂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品以对三游洞得名原因的说明作为第一部分游记和第二部分议论的过渡,颇具匠心。它是游记必不可少的内容,对阐发主旨有着重要作用。
B. 作者十分简略地记叙了由下牢关前往三游洞的行程,由舟而舆,由水而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险而夷,由窄而广,经过一番波折才一睹处于荒远之地的三游洞的真面目。
C. 三游洞景观奇特,触目皆石,不同石头还会发出种种悦耳的声音,此声和从地底发出的"泠然"水声交织在一起,还有"与二三子浩歌其间"轰然之声,将三游洞衬托得深邃幽静。
D. 这篇游记,手法与一般的写景游记有所不同,既生动形象地记述了游历的经过,又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篇幅抒写了因游历而引起的"幸与不幸"的感慨。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②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③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5.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予甚自愧: 方予少时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②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久,召唐让曰让:谦让 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
C.飨宾客军吏舍人飨:犒赏 D.文吏以法绳之绳:制裁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是……()
①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②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④ 上怒,起入禁中
⑤ 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⑥ 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敢于自我反省,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采用对话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3)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不得超过6处)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

①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贷》)
②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对以上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却落了空,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
B.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子游引述孔子的话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问话。
C.孔子重视音乐教化,虽说各种音乐的境界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用来治理国家。
D.孔子开始用“割鸡焉用牛刀”戏谑子游,最终还是肯定子游的礼乐实践。

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牛刀”是喻体,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指
(2分)
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