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能说明聚落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的是( )
①随着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先后起源,出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人类开始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②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有的则呈带状 ③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④在城市出现之前,人们一般已采用了灌溉技术,开始人工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一名中学生骑乘一辆配有某地理信息技术装备的自行车从甲地到辛地,该装备每1分钟自动接收信息一次。假设车行全程使用力气维持不变,车速变化完全受坡度影响。下图是该学生骑乘自行车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该自行车上配有的地理信息技术装备是()
A.RS | B.GPS | C.GIS | D.数字地球 |
对图中各点高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高于乙 | B.乙低于丙 | C.丁低于戊 | D.庚低于辛 |
该学生在丙、丁两地可能看到的农作物分别是()
A.柑橘 大豆 | B.苹果 小麦 |
C.茶树 水稻 | D.天然橡胶 玉米 |
下图为我国 2040年“理想人口”年龄结构和各年龄人数预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与“理想人口”相比,关于预测人口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偏高 | B.出生率较高 |
C.老年人口较少 | D.人口性别比失调 |
图中各年龄人数预测值最高的人口大约出生在()
A.1950年 | B.1970年 | C.1990年 | D.2010年 |
下图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能正确反映岩层形成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①③ | D.④③① |
有关图中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油气资源比较丰富 | B.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
C.有可能发育成河谷 | D.有可能分布大理岩 |
图中黑点表示北半球某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甲、乙两地区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大 |
B.乙地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 |
C.甲地东南部降水量小于西北部 |
D.乙地有大面积的针叶林分布 |
下列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较丰富 |
B.全球总量有增加趋势 |
C.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内力作用 |
D.属于可再生资源 |
自然地理环境是—个整体,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近二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 | B.河流流量增加 |
C.森林覆盖率上升 | D.河流含沙量增加 |
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水库面积增加 ③经济林面积增加 ④灌溉面积增加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