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 A.有无酒精生成 | B.有无水生成 |
| C.有无有机物消耗 |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
在如图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大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 | B.①和④ | C.③和④ | D.②和④ |
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内储存大量的ATP |
| B.ATP可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
| C.三磷酸腺苷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为ATP |
| D.动物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有机物的分解 |
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8 |
| B.当pH为8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
|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
|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
|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
|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将萝卜磨碎制得的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为3、5、7、9的盛有过量且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 ℃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取液的加入量减半。两次实验中剩余过氧化氢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pH不同造成的 |
| B.曲线B是第二次实验的结果 |
| C.提取液的量会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
| D.用点燃的卫生香检验气体产生情况时,pH为7的一组中最容易熄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