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选取杂合子黄色圆粒豌豆(Yy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花粉若干粒,均用15N标记所有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每个DNA的两条链均被标记),以这些花粉粒作为亲代,将其培养在普通的植物组织培养液中连续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数占染色体总数比及第二次分裂完成时含yR非等位基因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理论比分别为:
| A.1/4,1/4 | B.1/2,1/4 | C.1/4,1/2 | D.1,1/4 |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精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不断更新 | 
| B.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DNA和核糖体 | 
| C.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叶绿体,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进行有机物的合成 | 
| D.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 
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ADP、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见图甲)。实验时,按图乙的限制条件(光照、CO2等)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的生成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绘出了曲线图(见图乙)。下列对此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平坦,是因为无CO2,不进行暗反应,所以不能生成C6H12O6,这个阶段相当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 
| B.出现BC段的原因是暗反应能进行,既有CO2,又有AB段产生的[H]和ATP,故有机物生成率较高 | 
| C.曲线CD段迅速下降的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 | 
| D.这位科学家设计的这个图甲装置相当于植物的叶绿体 | 
下列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①葡萄糖的无氧分解②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③光合作用的暗反应④RNA的合成
 ⑤各种消化酶的合成⑥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
| A.①③ | B.①③⑥ | C.①⑥ | D.①④⑤ |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K] | 
|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 
|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 
| D.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 
|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 
|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还含有色素 | 
|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