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 | B.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
C.资源状况 | D.人口的智力及技术条件 |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读图,回答问题。该地区加强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以下关于该区域的开发及发展方向不合理的是
A.调整经济结构,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
B.对比①、②两地,从大气环境考虑选择②地建火电站更合理 |
C.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数量迅速增加 |
D.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
经过多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今后发展可行的措施是
A.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
C.加强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D.提高农业地位,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结合田纳西河流域有关知识和下图,回答问题。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A.水电、火电、核电丰富 | B.石油资源丰富 |
C.矿产资源丰富 | D.科技发达 |
治理后的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注重了
A.以畜牧业为主 | B.以种植业为主 |
C.农、林、牧、渔综合发展 | D.美化环境,发展旅游业 |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到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问题。t4时期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②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③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
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4年12月12日14点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期年均将有95亿立方米水送至北方,其中北京将年均受水10.5亿立方米。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①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到北京、天津
②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③不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较小
④沿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⑤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
B.有利于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
C.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 |
D.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
B.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
C.站在M山顶可以看到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
D.图中干流的流向大体为西北流向东南 |
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368 m | B.488 m |
C.678m | D.708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