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非典型性肺炎
2003年,有一个词语让中国人听起来曾一度感到恐慌,那就是“非典”。这种疾病并非2003年才新出现,也并非中国才有。在此之前,人们对“非典”十分陌生,加之此次在中国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的病毒,面对突如其来的流行疾病,人们显得束手无策。没有现成的治疗方案;没有有效的冶疗药物,传统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离。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开始发作时有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头痛等;但体温一般超过38度,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有时伴有畏寒。感冒一般没有肺炎的迹象,而“非典”有明显的肺炎迹象。但它又不同于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的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等典型性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它的传染力强多了。除了上述症状外,“非典”还伴有关节酸痛、乏力、腹泻,有时胸闷、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
各国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这种病毒能在人体内繁殖,伤害自身组织,破坏免疫系统,也可能引发无数并发症,致使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它可以在体外存活3-6小时。现在的证据显示,“非典”是经飞沫传播的,病毒在飞沫(口水珠)内。由于水珠比空气重,所以病毒只会停留在三尺范围内的物体表面;另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已有病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接触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会感染。“非典”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12天(通常为3-5天),潜伏期的患者一般不会传染,病症一般会维持10-14天。
“非典”并非无法可疗。事实上,现阶段医学已有新突破,在治疗过程中已获很高的成功率。专家认为,保持环境空气的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心情愉快;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尽量不与病人接触,是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的。
对未知的恐惧,莫过于人群对出现流行病的反应那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流行疾病的原因不明时尤其如此。随着对“非典”的深入了解,人们的恐惧感会慢慢降低,正如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一样。
1、“非典”曾一度让中国人感到恐惧,下列不属于恐惧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它的传染力很强,三尺范围以内的人可以直接受到感染。
B.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的病毒。
C.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传统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的效果。
D.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隔离,而人们害怕隔离的孤单。
2、下列对“非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典”也是一种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
B.“非典”发作时是既有流感的一般症状,也有典型性肺炎的迹象。
C.流行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带痰,而“非典”引起的咳嗽不带痰;典型性肺炎没有传染性,而“非典”有很强的传染性。
D.“非典”病毒是经过飞沫传播的,它的潜伏期一般为2-12天。
3、有关“非典”治疗和预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典”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治愈率很高。
B.与患者保持三尺以上的空间距离,就完全可以免遭感染。
C.尽量不接触病人,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源的传播。
D.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病毒的感染。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发烧、咳嗽、头痛、乏力、腹泻、胸闷等症状,可以确诊为“非典”。
B.健康人进入“非典”病人呆过但离开超过6个小时以上的房间,一般不会被感染。
C.“非典”病毒不会浮游在空气之中,所以一般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D.“非典”患者在15天内病情没有恶化,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
鸟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缩缩地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简要回答:
(1)第②自然段中划线句“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是什么意思?(2分)
(2)作者写到胳膊上架着的鹰和笼中的囚鸟,其用意是什么?(4分)作者笔下写了很多可爱的鸟,都是从哪些角度写的呢?(4分)
第⑤段中作者写了传统文学里的杜鹃、济慈笔下的夜莺、雪莱诗中的云雀,作者用这些例子想说明什么?(6分)
作者在文中巧妙地使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请作具体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电影《2012》为我们描绘了2012年从美国黄石公园开始的火山喷发的恐怖景象,可谓让人怵目惊心,有的观众至今还心有余悸。
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质结构。岩浆喷发的数量是衡量火山释放能量的一个指标,即火山爆发指数(VEI),VEI最大指数为8(喷发岩浆>1000km3)。如果VEI指数达到8,这样的火山被称为超级火山。美国的黄石公园、希腊的桑托里尼、印度尼西亚的多峇和新西兰的陶波都是超级火山的遗址。超级火山和一般火山不一样.它规模巨大,很难被人察觉其准确位置。超级火山也不像一般火山那样频繁喷发,它的喷发周期一般为10万年左右,离现在最近的超级火山是7.5万年前苏门达腊岛喷发的多峇火山,导致了上千年的迷你冰期。
超级火山一旦喷发,其破坏力是不可想像的。超级火山摧毁生命的巨大威力来源于喷发时产生的大量火山灰与二氧化硫气体。位于火山附近的人类和其他生物根本无法承受高温高速火山碎屑流的冲击。即使是远离喷发区的人,若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吸入降落的火山灰,就等于是吸入细小而锋利的钢针。火山灰进入肺部,可导致肺部血管膨胀,最终令人窒息而死。二氧化硫是超级火山喷发气体的重要部分,它对生命的致命影响在于,二氧化硫会改变地球气候,进而危及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为了解超级火山喷发会对地球造成怎样的影响,科学家用电脑对此进行了模拟,模拟显示,超级火山喷发的确能造成气温下降与冰期的形成。
根据电脑的模拟,超级火山喷发后,二氧化硫气体进入大气,与水分子结合成为硫酸,形成硫酸云,这片持续扩大的硫酸云开始移动,覆盖喷发现场周围广大地区。随后,硫酸云慢慢遍布大半个地球,阻挡住日照并将日光反射回太空。即使天空看起来依旧明亮晴朗,却仅有少数阳光得以穿透云层。与此同时,由硫酸与火山灰组成的致命浓云,将地球上的动植物与大部分人类慢慢杀死,植物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逐渐枯萎死去,自然界的食物链遭到破坏,最后动物与人类死于大饥荒。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地球上的积雪与冰封地区开始增加。积雪和冰层也会反射阳光,地球气温因而继续下降.地表被冰雪所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于是更多的阳光被反射回太空。地表气温就这样失去控制,每况愈下,冰河开始形成,海水也随之变冷,地球逐渐进入冰河期。下面对文中划线词语“每况愈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大量冰原阻碍了对热量的吸收,地表气温持续下降。 |
B.硫酸云和火山灰越发浓厚,动植物和人类生存更加困难。 |
C.由于二氧化硫等气体严重影响,导致气候恶劣,变化无常。 |
D.植物不断枯死,动物不断死亡,地球食物链渐渐走向断裂。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超级火山爆发后,高温的熔岩和高速的碎屑流冲击人类与其他生物,形成巨大灾难。 |
B.火山灰与二氧化硫气体比高温熔岩和碎屑流对地球生物的摧毁力更大,影响更深远。 |
C.硫酸云、火山灰、积雪、冰层等不仅阻挡住日照,并将日光反射回太空,导致气温下降。 |
D.气温下降,冰雪更多,而冰雪增多又导致气温下降,如此恶性循环,冰河期便随之到来。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种种迹象表明,《2012》并非一般科幻,下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将在美国的黄石公园。 |
B.超级火山一旦爆发,不仅是一般的动植物,就是人类也必将被熔岩、火山灰灭绝。 |
C.7.5万年前的多峇火山之所以导致了上千年的冰期,是因为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灰。 |
D.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将形成大面积的酸雨,对动植物造成影响。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原
陈世旭①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的眉头像未解的结,你的脚步疲惫而蹒跚。
我把喧嚣的城市留在身后,我把拥挤的人群留在身后,我把所有的躁动和冲撞留在身后。
把自己交给苍茫。
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
我问蓝天,我问大地,我问。
草原,向我张开博大的襟怀。从两边涌到路上来的、被露水淋得透湿的花枝和草棵子殷勤地拂着我的裤腿,像默默的爱抚。
古老而烂漫的草原。埋藏无数卜骨、陶片、断简、残碑的土地;站立长城、寺庙、黯淡的宫阁和拓荒者废墟的土地;横亘叱咤风云、如狼似虎的壮士演习杀戮的古御道的土地。
王朝的连绵不断的营寨埋进深草,将军的鹿角没入沼泽。方尖碑如断锷。水泡子是饮恨苍天的眼睛。从刀光火石到金戈铁马,从血流飘杵到冠盖如云,皆杳然如苍狼呜咽。帝王的霸业连同古战场一起退出历史,一个鞍马部族的史诗在季节河道中干裂。
而草原依旧。
高耸的大陆板块空旷恒大,弓起球面的脊线。草原把最广阔的空间留给七彩泛滥。芳草年年绿,碧色直铺天涯。千万种花如潮水,汹涌漫卷草原。乳汁洗出的天空,云舒云卷如峨峨高髻、荡荡裙裾。苍鹰盘旋,大道似瀑布。
真静啊。天地间是一片亘古的肃穆。远远的什么地方,好像有人在动情地唱歌。那是幻觉。只有风,只有白桦林,只有不甘寂寞的杜鹃、野百灵和蜜蜂在私语。
思想就像徘徊在迷离草莽上的孤马,你会一再地想起那些似乎遥远的、已经忘却的过去,心里无端地涌起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却是幽深的甜蜜或忧伤。你会感到好像早就有过这种体验,要不就是做过一个和眼前的情景极为相似的梦。但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是在一生中的哪个幸或不幸的时刻,你怎么也记不起来了。生活就像流水一样,淙淙地从你身边流过,你失落了很多,却不知道那是些什么。
最远的地方,热浪蒸腾的高坡,号角悄然耸起。最初是一对,然后是一簇,然后是一片。然后,草原生命交响乐的高潮赫然君临。
万种天风骤然狂作。骏马雄壮的肌群,突起为跳跃的峰峦。马群纵姿跋扈,从远方或更远的远方潮涌而出。
大宛汗血天马②从西极承灵威、涉流沙而来,从黄河负图而来。与犁铧一起耕耘生民的艰辛;与刀斧一起划破凝滞的血海;与香车一起装点贵胄的荣华。你为文明所依赖,你也为文明所驾驭;你为文明所恩宠,你也为文明所束缚。
什么时候,文明放逐了你,文明又解放了你!
于是你重又成为草原的王者至尊。自由与奔放重又成为你的特权。铺张扬厉的野性重又回到你的身上。天风滚滚,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啊,你重又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走云连风,吞吐大荒。
狂舞的铁蹄在我的血管里奔腾,惊心动魄的轰响是冰河破裂一泻千里。我忽然明白了我的沉重;我忽然知道了我的寻找;在地震般的颤栗和闪电般的快乐的瞬间,我忽然领悟了生命的开端和终结的全部欢乐和痛苦的奥秘:挣脱欲望的缰索,卸下诱惑的鞍辔,去呼应草原生命大气磅礴的抒情,一种另样的、博大的爱情——爱生活、爱生命、爱大地,直到永远!
夜要来了,多情的落日在吐力根河对岸向草原告别。暮色像紫丁香,有一个骑手在火红的天边向远方顶礼膜拜。
草原像人的心灵——当心灵纯净而充满幻想,它就变得无比深邃——深邃得能容纳整个世界。
我走在七月黄昏的草原,草原的路通向一切道路。远处是辽阔明亮的地平线,身后是觉醒的脚印。
这一天多么好!整个世界像在童话里变了样子。这样的日子一生也许只能遇见一次。这样的日子一生只要遇见一次。
感谢你,草原!感谢你金灿灿的光、蓝湛湛的水、甜丝丝的风和轰轰烈烈的生命。
在怒放的花丛中尽情留连吧,在熊熊的篝火前尽情跳跃吧,在生命的潮水里尽情徜徉吧。火在颤栗,酒在燃烧,舞在踢踏,灵魂在响着黄钟大吕的律动。当黎明再来,金子般的朝霞又会喷薄而出,我又将远行,让圣洁的大光明永照朝觐生命的虔诚。
(选自2011年第1期《散文选刊》,略有改动)
[注]①陈世旭:江西南昌人,现任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②大宛汗血神马:传说中的神马,据传它前脖部位流出的汗呈血色,史书记载它“日行千里”又名“大宛马”“天马”。请概括文章画线部分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并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画线部分的内容是:□□□□□□□□□□。
作用是:文中说“感谢你,草原!”,从全文看,“我”为什么要感谢草原?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大宛汗血天马”所蕴含的作者的价值判断。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三个问句连用,既引出下文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又启发读者思考。 |
B.“花枝和草棵子殷勤地拂着我的裤腿”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明写“花枝”“青棵子”,暗写“我”的喜悦之情。 |
C.作者认为,自己在草原上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这样的一天只要遇见一次就可以让人们的心灵产生巨变,从而厌弃城市,爱上草原。 |
D.面对草原,“我”大彻大悟,当又一个黎明来临时,我又将在“圣洁的大光明”的照耀下继续探索生命的真谛。 |
E.文章以时间推移为顺序,写了“我”的情感历程:迷惘——追寻——觉醒——失落。在这一历程中,始终贯穿着“我”对生命的虔诚。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学的生成
文学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文学艺术超越性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创作将现实生活的原材料通过开掘、提炼,生发了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这才有了文学艺术作品。如果失去了超越性,就失去了创作意义,就没有文学艺术本身了,超越性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
文学理想的表达,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高于现实”。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这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超越性意义。当代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文学超越性。作者写道:“这部长篇出来后,也许有人会问,你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吗?我可以说,是,也不是。虽然这粒种子萌生在那里,但它作为小说成长起来以后,早已改变了形态。虽然有些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但我并不满足和拘泥于这些,我还是为它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故事——虚构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一些鄂伦春人的故事。”作者巧妙地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比作植株与种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别来源于重大的创造性。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量引进,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创作起了重要推进作用。但是一些人搞“原装引进”,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一些作品横移“本体烦恼论”,着力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一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蜂拥出现,作者们认为生活烦恼是“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们似乎看到生活像一个宏大的虎口在吞噬我们……”一些作品横移“非人性化”,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不仅使文学艺术苍白、平庸,而且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凡此种种,遮蔽了文学理想的光辉。
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从中生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在这方面,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在兆影的《红豆粘糕和奔跑》中,“我”遭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可“我”并没有被击倒,选择了坚持长跑。奔跑的意象展现了以主动进取、积极创造的奋斗精神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弗罗姆认为,所谓超越,是指人渴望克服被动的生存态势,人总是不甘心成为环境的奴隶,力求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向着自己开拓的路线前进。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突破常规展现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非常难能可贵,激发了读者大众的强烈美感。日常生活中超越常规的事物都具有特殊性。极为个别的特殊性,往往代表着人类的理想、社会的未来,本身就具有普遍性意义、超越性意义。杨宏的《热血家族》以高有才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孙铭的《铁流》以罗泰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其心灵世界,都是崇高与平凡、公益与私利、英勇与畏惧、智慧与拙笨、新风与旧俗等多侧面的对立统一体。这些英雄的成长,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英雄心路历程,是在多侧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中前行的。英雄心灵的每次升华,都经历着生与死、血与泪、火与水的强烈激荡,因而产生出耀眼的光芒。
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只有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才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选自2010-11-16《人民日报》,有删节)下列对于“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理想的表达,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会使作品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 |
B.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没有现实生活的原材料,就不会有文学作品的出现。 |
C.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其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
D.文学创作注重文学理想的表达,可以让我们的文学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
下列不属于“文学艺术超越性”的表现的一项是()
A.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 |
B.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 |
C.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展现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的突破常规的难能可贵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 |
D.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的生活,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也具有艺术超越性的作品。 |
B.我们在作品中热衷于表现卑微的龌龊的人性,会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 |
C.不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会使我们的视野狭窄,“原装引进”则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
D.只要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就能让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就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的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手禁不住要伸出去握住什么。这个多么重要,在我表面生活的背后,意识到自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一直活在心里。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那与我失之交臂的时光和旧梦,充满恍惚怅然的珍惜之感。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
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
我对实际生活中过分热络的友情,对虚拟世界激情的可靠性一直保持平和的怀疑态度。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手指一次次触摸熟悉的键盘,心里充溢着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动和疼痛。忽然的,想起海子的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作者提到“梦”,这些梦是孤独的旅行者吟咏的悲凉的歌,传递给读者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
B.“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对心灵的重要性,它能带给人清凉慰藉。 |
C.本文从《瓦尔登湖》写起,以梭罗为线索贯穿全文,用细腻的笔法书写自己的感受,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
D.文章引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海子的心愿衬托了作者的理想,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强化了情感。 |
E.文章结尾写出作者为自己能与梭罗等对话而欣慰,为自己在这纷纭的尘世中仍能用文字表达心中的感动与疼痛而落泪。文中作者说“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这种“愉快”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非常遥远”?
请概括出作者眼中的现实生活和他理想中的生活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请写出你对文题“我们这么近,我们这么远”含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