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11月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意见》强调,繁荣发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
A.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
B.学了哲学,就会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D.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
人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这段话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
③做到量变质变相结合
④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这一要求所体现的哲理是(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下面诗句中,与“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表达的哲理一致的是()
A.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B.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
C.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
D.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
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多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我们能否 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这告诉我们
①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造新的具体联系
②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人们的主观选择决定了社会的发展
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